近日,美國西北大學和阿貢國家實驗室在Solar Energy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業的總體碳足跡和耗能要高于歐洲。
該項研究利用生命周期分析這一系統評估方法比較了中國和歐洲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工業中的用能和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包括從硅采礦到制造電池板,但沒有包括將太陽能電池板運送到最終目的地的能源成本。
假定使用硅基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在南歐陽光充裕地區,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需要多花費20%~30%的時間才能產出足夠的能源來抵消制造電池板所消耗能源,而且其碳足跡是歐洲的兩倍。
研究人員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于中國針對工廠的環保和能效標準更少,而且有更多的電力來自煤炭和其他非可再生能源。雖然將太陽能板制造從歐洲移到中國從經濟上說或許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選擇,但從生命周期能耗和環境角度來看,它實際上可持續性更低。
不過隨著中國加強環境監管,差距有望逐漸縮小。研究還比較了不同類型硅基太陽能電池板:比如單晶硅電池板在捕獲太陽能方面比其他類型要好,但其能源回收時間也最長,因為其制造工藝耗能更多。多晶硅電池板其次,隨后是硅帶電池板,能源回收時間最短,但效率也較低。
為鼓勵可持續生產,研究人員基于不同制造地區在碳足跡和能效方面的差異,提出了一種收支平衡的碳關稅模型用于國際硅基光伏組件貿易。
來源中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