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些年完全依賴進口,到2012年國內產能攀升至全球市場份額的近10%,中國液晶面板產業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不景氣背景下逆勢投資,同日韓等企業展開激烈爭奪。
數千億投資提速面板國產化
從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到智能電視等,液晶顯示已無處不在,液晶面板也被譽為“信息社會的牛奶和面包”。中國電子產品整機制造企業,一度飽受“缺屏之痛”,所需液晶面板主要依靠進口。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即使在2012年,中國液晶面板進口額依然高達503億美元,僅次于集成電路、石油和鐵礦石。
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一直是全球液晶面板主要生產基地。最近幾年,中國內地涌現液晶面板投資熱潮,據不完全統計,總投資規模(含建成、在建和規劃)已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隨著各地產能的陸續釋放,目前中國內地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生產基地。拓墣產業研究所預測,2012年中國面板產業占全球市場份額已達9.9%,預計2013年將升至13.2%。
在近日于上海舉行的2013中國國際平板顯示展覽會上,以京東方、華星光電等為首的國內面板企業推出超高清、祼眼3D、觸控等一批全球平板顯示領域的前沿技術,吸引眾多關注的目光。
液晶面板制造商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告訴記者,現在情況正在發生逆轉。三星近日在其110英寸超高清液晶電視上,首次采用京東方的面板。這表明國產面板憑借技術實力已敲開三星等外資廠商的大門。
在業界看來,面板國產化的快速發展,終結了面板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中國的電子整機企業對國際面板廠商的依賴有望不斷降低。
面板進出口貿易逆差有望收窄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液晶面板制造的重要一極。為扶持國內面板企業發展,我國自2012年4月1日起,對進口32英寸及以上尺寸液晶顯示板的稅率由3%調整至5%。這對國內大尺寸面板企業構成實質性利好,有助于刺激國內整機廠商采購國產面板。
針對之前三星等六家液晶面板生產企業在中國內地銷售液晶面板存在操縱市場價格現象,國家發改委今年1月份對其開出價格壟斷罰單,依法責令涉案企業退還國內彩電企業多付價款1.72億元,沒收3675萬元,罰款1.44億元。這也是我國首次對境外企業實施價格壟斷處罰。
賽迪顧問認為,2013年我國液晶面板自給率將進一步提高。隨著京東方和華星光電8.5代線投片量的增加,國產液晶電視面板自給率有望達到40%。同時,龍飛光電的昆山8.5代線、三星的蘇州8.5代線和LGDisplay的廣州8.5代線均在建設當中,另外京東方的合肥鑫晟8.5代線也將建成量產,未來幾年內我國面板產能將持續增長,國產液晶電視面板的自給率將逐步提升,至2015年有望超過60%。
隨著國產面板產能持續擴大和國產電視面板自有率不斷提升,以及我國關稅政策的調整,2013年我國液晶面板進出口逆差將進一步收窄;同時,出口顯示面板產品結構有望優化,大尺寸面板出口比例將有所增加。
“得技術者得天下”
雖然面板國產化步伐日益加快,但一些挑戰仍不容忽視,如當前歐美市場需求減弱,造成全球范圍面板供需問題;產品高值化與國際競爭力仍待提升;韓國、日本積極發展前瞻技術與產線;上游材料、設備面臨自主供應鏈不足等。
經濟學家郎咸平不久前在微博中表示,“中國液晶面板業就像兩年前的光伏行業一樣以大躍進方式飛速發展。其結果必然導致嚴重產能過剩。更可怕的是三星釜底抽薪地發展新一代有機液晶面板。三星新面板一旦上市,中國幾千億液晶面板行業將重蹈覆轍。”
郎咸平對國內液晶面板業的擔心引發輿論熱議。有專家表示,目前國內彩電制造業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消耗行業。同時,國內手機、PC制造業,也是消耗液晶面板僅次于國內彩電業的兩個行業。而國內液晶面板的實際自給水平還不足三分之一。單獨考慮國內市場的需求,本土面板產能還有巨大的缺口存在。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我國面板產品尺寸存在單一化趨勢,目前主要以32英寸電視面板為主,我國企業在新尺寸切割技術方面有待加強,以規避產品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的風險。短時間內,我國本土面板企業在新技術研發、成本競爭和盈利等方面仍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如何合理調整國內產能供求關系,將直接影響產業健康發展。
“國內企業想要真正發展起來,關鍵還是要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自主創新能力。”張宇表示。
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子公司研究員林麟認為,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觸控、3D等新型顯示技術為大陸面板廠商擺脫低端制造指明了方向,國內企業需要以更積極的態度布局新型顯示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