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無聲處聽驚雷!8月8號,瀾起科技宣布完成對杭州摩托羅拉芯片設計部的收購,并獲得摩托羅拉相關芯片的所有技術授權;而最近展訊也完成了對泰景信息和摩波彼克的收購(MobilePeak 第一步先收購48.44%股份,第二步收購剩余股份)。這對瀾起和展訊是一小步,但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卻是一大步:瀾起的收購是中國集成電路史上第二次由國內公司收購國際大公司的部門或者產品線(第一次是2006年芯原微電子收購國際芯片巨頭LSI的ZSP部門,這起收購也為芯原后來成為全球領先的設計服務公司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在國際公司收購國內公司已是“司空見慣渾閑事”的年代,讓我們看到了國內集成電路積極走向國際化,反向收購的雄心與壯志;而展訊接連重金收購摩波彼克和泰景則是體現了在寡頭競爭時代,通過并購,積極做大做強,參與全球競爭,爭取早日進入全球領先公司的信心與決心(這也是展訊成立以來第四起收購案例)。而巧合的是在對泰景的收購中,進入最后階段的兩個買家便是瀾起和展訊。如此國內公司的收購,發生在今天,發生在瀾起和展訊,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 經過幾十年的充分發展,現在集成電路產業已經是“寡頭競爭”,不論制造還是設計。在制造業,前四大代工廠有超過87%的銷售額,寡頭競爭已被大家認可;但在設計業,“寡頭競爭”的趨勢則正在形成:如今的芯片設計競爭已經由上個世紀的“比快”“比巧”---“船小好調頭”和“細分功能”又回到了PC時代的“比大”“比全”---“家大業大個大”“這有那有全有”。這是因為: 第一:資金的競爭:當芯片進入納米時代后,對資金的要求就成了一個巨大的門檻。在這個你用65nm都不好意思給別人說的年代,先進技術的研發,光罩和生產費用都是百萬美元起步。這是一個No Money, No Honey的時代。 第二:IP和技術的競爭:在融合時代,靠單一功能芯片存活的市場已經非常少,所以必須去購買,積累或者開發更多的IP和技術。而這對小公司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是一個No IP,No IC的時代。 第三:產品線的競爭:既然做Chip,那么價格就要Cheap,并且在這“華山論賤,看誰更賤”的競爭年代,芯片的價格實在是Cheap,那么單一產品或者市場肯定不會使公司具有挑戰更高臺階或者可持續發展的能力。IC的競爭是組合拳與多項全能,而不是一招鮮與單項賽。 在這個大背景下,所以今年僅僅前七個月集成電路領域就發生了超過80起并購案例(根據GSA7月份統計加自己整理。加上并購產品線的案例,收購整個公司的則是62起)。春江水暖鴨先知,全球前五大芯片設計公司(基于行業和歷史原因,暫未將AMD列入)都應時而發,順勢而為,積極展開了并購的軍備競賽: 全球前五大芯片設計公司2011年1-7月并購案例
讓人唏噓不已的是在這80多起設計公司的并購案例中,號稱“不差錢”的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卻僅僅只有4例:那就是在電視機和機頂盒領域領先的瀾起對杭州摩托羅拉設計部的收購;國內第一家有望沖擊6億美元的展訊對MobilePeak和泰景的收購(展訊獨占兩起);新進半導體對Auramicro的收購(這里認為新進半導體是芯片設計公司)。而國內公司被并購則是多例。 大陸芯片設計公司2011年1-7月并購案例
曾幾何時,我們說要鼓勵整合,支持并購,做大做強。但是真的當這個時代來臨的時候,我們的公司要么“我為魚肉”,要么“今朝有酒今朝醉”,更多的則是“躲進小樓成一統”。這也就是為何產業在發展,但銷售額過一億美元的公司卻越來越少的原因。臺灣業內有如何突破“一代拳王”之惑,但大陸的絕對沒有這個困惑,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拳王”!看著國際領先公司的攻城拔寨,國內公司的步步退縮,不禁想起去年在無錫我和許居衍院士的“老少賭”:老驥伏櫪的許院士“老夫聊發少年狂”,說五年內國內肯定有突破十億美金的芯片設計公司;而年輕氣盛的我“少年壯志卻言愁”,認為五年內絕對出不了。其實,我何嘗不希望自己的賭輸掉,但是在寡頭競爭時代,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又如何突破十億美金的天險呢? 前十年,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競爭是比小比快,一個IP,一個功能,一個芯片,一個產品就可能使公司“小荷能露尖尖角”,而中國廣闊的市場資源和分散的政府支持使得中國的集成電路設計行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增長:手機領域的展訊,格科和RDA,電視及機頂盒領域的瀾起,中天聯科和國芯;消費電子領域的瑞芯,安凱和君正;細分領域的國民技術和歐比特都是在這個背景下快速成長,成為國內的優秀公司。那是因為前十年我們具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單一功能的競爭時代(天時);全球第一的集成電路市場(地利)加上中國地方政府和部委的大力支持(人和),使得中國的集成電路設計行業從零到有,迅速到600多家,真是“春雷一聲震天響”,讓業界看到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崛起和希望。 但是,“量”上的發展卻很難過渡到“質”上的提升。而故事到了這里,也不再是喜劇。當進入新十年的競爭后,我們則不再具有“天時”“地利”“人和”:天時上,現在集成電路成了寡頭競爭,600多家公司中大多是單一產品,單一市場,不是被價格戰殺死,就是自己的市場被大公司整合掉后“悄悄的我走了,不帶走一片Wafer”;地利上,過去十年以“出口主導 消費電子 制造為主 低附加值”的中國電子市場在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稅收加重等多重挑戰下,面臨著“敢問路在何方”的困惑,這個市場和產業面臨著極其嚴重的挑戰。今年浙江廣東很多中小企業嚴峻的生存狀況絕不是偶然。如果賴以生存的市場和客戶都不好的話,那么“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人和上,分散的地方政府和分散的有限資源使得支持和政策只能“撒胡椒面”:你有我有全都有,最后大家都“大鍋飯”,餓不死,卻長不大;“寡頭競爭”,“諸侯經濟”和“撒胡椒面支持”使得集成電路行業在寡頭競爭時代面臨著“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的嚴重挑戰。在此挑戰下,突破“十億美金天險”的路又在哪呢? 路在腳下!積極應對寡頭競爭,面對上述挑戰,答案就是積極收購,積極整合。可喜的是瀾起和展訊已經走在了前列。 瀾起科技成立以來就立足于服務器和消費電子,堅持兩條腿走路。在服務器領域成功打入HP等國際大公司;消費電子領域則成為國內電視機和機頂盒領域產品最全的公司(國內唯一一家在有線,地面和衛星三個領域都具有Tunner,Demodulator和Decoder的公司),為了發展壯大,在沒有上市融資的路徑下,用自有資金去收購國際公司的產品線,可謂是積極探索,可喜可賀。雖然犧牲了現在的現金流,但為公司完善產品布局,提高研發實力,獲得后續發展,實現跨越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樣展訊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成為國內手機芯片領域的“帶頭大哥”。展訊今年第二季度的銷售額是創中國企業紀錄的1.6億美元,上半年則是創紀錄的2.97億美元。并有望成為第一家超過6億美元的本土公司。但是當基帶芯片的價格都跌破2美金的時候,展訊則必須要研發新的產品,拓展新的市場,多條腿走路。于是收購和整合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是收購資金的支出,勢必使得公司的現金流以及用在研發和生產上的資金面臨減少,既要考慮“遠慮”,又要避免“近憂”,這對展訊是一個挑戰。但是也唯有此,才有可能使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參與全球競爭,突破“十億美金天險”。 這是一個融合的時代,一個綜合實力競爭的時代。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前十年辛苦積累的基礎和成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積極并購,加速整合則是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突破的唯一出路。
本文來自顧文軍的博客
|